24小时服务热线13370829909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青岛六和迅捷物流有限公司
青岛专业的大型设备运输公司
电 话:86-0532-55578775
电 话:86-0532-55578076
传 真:86-0532-55578773
手 机:013370829909(王先生)
邮 箱:andowang@qdliuhe.com
地 址: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61号天宝国际银座1302/1408室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西宁解放六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六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2-07-09 15:00 信息来源:  分享到   【打印此页

  60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然而,对于西宁市各族人民来说,是建设现代化城市取得巨大成果的60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和主导性的产业,60年来,西宁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的规模、质量、技术装备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交通运输业全面快速发展
  60年前,人民生产生活普遍处于闭塞状态,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市交通运输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现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民航组成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一)公路建设成效显著
  解放初,西宁市公路多为自然土路,公路建设基础非常薄弱,交通运输极为不便。经过60年的建设,目前我市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437公里,其中水泥路381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1978年的1.79平方米上升到2008年的7.25平方米。伴随公路里程的增长,公路密度及通达深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偏僻山区公路通达条件得到改善。全市72个乡镇已全部开通了公路,通车里程达966.7公里;931个行政村,通车里程1313.5公里。近年来又先后改建了东出口、北出口,新建了南绕城快速路、海湖路(桥)、东民和路大桥、六一桥、沈家寨桥,西宁-湟源一级公路、西宁-湟中、西宁-大通、兰州-西宁高速公路。同时,对市区主要干道进行了彻底的翻新改造,路网质量明显提高。高速公路、绕城快速路从无到有,公路总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目前已形成以西宁为轴心,以国家级和省级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脉络,贯通城乡、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西宁的桥梁建设成绩也十分显著,2008年末全市公路桥梁已达50座,其中互通式立交桥4座,有效地改善了我市的公路运输条件,提高了运输效率。
  公路网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公路运输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公路运输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由多、散、单一的粗放型运输向高质量、多层次、高效益的集约型运输方式转变。零单运输、大件运输、快件运输、特种运输、集装箱运输已成为货运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公路客、货运输一直保持各种综合运输方式中的最大份额。客运在满足旅客乘车需求的前提下,也逐渐形成了集大、中、小、高、普型车辆齐全,安全、舒适、正点的经营方式,适应了各种运输消费层次的需要。随着公路线路的延长,公路质量的提高,公路运输能力显著提高。2008年旅客发送量3127万人,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增长77.25倍 ;旅客周转量达到19.16万人公里;货运量为2258万吨,比1978年增长11.93倍;货物周转量达到29.45万吨公里。
  现代化的运输工具不断增加,功能更加趋于完善。解放初,西宁市运输工具以畜力车、人力车为主,仅有14辆汽车,运输工具相当落后。随着国民经济和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运输工具基本淘汰了落后的人力车、畜力车,各种类型的汽车变为主要运输工具。到2008年末全市拥有汽车10.65万辆,与1949年的14辆和改革开放初1978年的10739辆相比分别增长7607倍、8.91倍。汽车车型也有了新发展,新型的卧铺车、豪华型车、舒适型车改变了客运车型的单一局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人汽车已经进入家庭,2008年,我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私人汽车2.3 辆,而改革开放初是没有私人汽车的。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迅速,多元化运力方便了市民的出行。2008年底,全市已拥有营运车辆1712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从1978年的3.6标台上升到19.37标台,营运线路61条,客运总量58761万人次,总行弛里程10091万公里,公交线路基本都已实行了无人售票。出租汽车从无到有,迅猛发展,2008年,我市拥有出租汽车5116辆,填补了1978年前无出租汽车的空白,相对西宁市人口而言,拥有量已位居全国中心城市前列。城市公共交通的迅速发展,已解决了“乘车难”的问题。
  (二)   铁路运输能力大幅提高
  建国60年来,铁路运输能力大幅提高,铁路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拥有现代化的装备和技术,服务优良的铁路运输业正以崭新的面貌为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青海境内工程的陆续开工建设,西宁地区的铁路客货运输能力将显著增强。2008年全市完成铁路客运量311万人次,完成货运量383万吨,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倍和1.25倍。兰青铁路复线已建成通车,这是我省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将大大提高列车运行速度,提高旅客送达及货物周转能力,带动我市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使我市市场与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紧紧连接在一起,为我市的经济建设服务。全市铁路主骨架网将基本形成,铁路运力将大幅度提高。到目前,西宁与北京、成都、青岛、兰州、银川、上海、拉萨、广州等数十个城市均有旅客列车通行。
  (三)   民航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建国60年,西宁市民航事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航运能力大大增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省际间交流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服务质量的提升,给航空运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6年西宁机场正式建成一类航空口岸。现已形成了以西宁为起点辐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的空中航线。从开航之初的只有一条通往北京的航线到开通了与北京、西安、广州、成都、乌鲁木齐、厦门、上海、长沙等数十个城市的直达航线,玉树三江源机场也已建成通航;随着航线的增加,机型的更新,民航运输能力大幅增强。2008年全年完成航空客运量45.82万人次,完成货运量0.62万吨,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54.2倍和24.8倍。今天,乘飞机出差、旅游已成为普通人首选的交通工具,空运鲜花、水果也已进入平常百姓家。
  二、科技引领,邮电通信业迅猛发展
  60年前,西宁邮电通信业基础差、设备陈旧,服务能力及应用水平受到硬件设施的极大制约。回顾60年西宁邮电通信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科技引领,发展迅猛。邮政业由建国初的手工操作向目前的机械化、电子化处理迅速发展,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近十五年来邮电通信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依靠先进的科技知识,通信技术手段不断快速升级,给古老的邮电业赋予了崭新的内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在改革开放前,一直是人们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觉得遥不可及。现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上网、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即时通信技术就已经进了老百姓家门,便捷、快速、高效的通信梦想变成了现实。移动通讯和计算机互联网已成为发展经济、交流信息的一种不可替代的通讯工具。我市邮电通信业,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西宁邮电通信业不断加大基础建设的力度,以科技为引领,采用现代先进通信技术装备,逐步形成了连接城乡牧区、四通八达、颇具规模的通信网络。进入2000年以后,我市的邮电通信业以技术创新为主旨,投资大幅增长,通讯设施不断升级换代,新的信息技术飞快转化应用,形成以光缆、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组成的立体数字干线邮电传输网已覆盖全市,辐射全市城乡,连接全国和全世界。
  (一)邮政业务总量稳步增长、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建国初期,我市邮政业主要是靠人背、肩挑、畜驮,生产环境十分简陋。1949年,全市还没有一家邮电局所,函件只有20.15万件,邮电业务总量更是少的可怜。经过60年的发展,我市的邮政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邮政业务逐步向多层次、多样化发展。邮政部门不断挖潜增效,在继续拓展传统投递业务的基础上,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领域,丰富了服务种类,增加了服务内容,充分利用邮政现有的网络资源,大力开展邮政储蓄和物流配送等邮政电子商务新业务,从而使邮政业务总量不断提高。2008年末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848万元,比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的229万元增长了50.7倍。到2008年我市的邮电局(所)已达75个,邮政储蓄点57个,函件199.83万件,特快专递39万件,订销报纸累计2806万份,订销杂志累计219万份。商函业务、账单业务、资封片业务、邮政速递业务、邮政储蓄业务、报刊发行业务等新型邮政业务的不断涌现,为邮政业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电信通讯网覆盖全市,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化。
  新中国成立初,西宁市的通信手段和设备落后,1949年全市电报0.5万份,长途电话0.4万人次。自80年代以来,西宁通信设备更新步伐加快,通信手段日趋先进多样。到2000年,数字传输、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可视电话、数据通话电话、语言信息服务等现代化电信通讯网络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覆盖全市的数字传输网,先后建成了分组交控网、数字数据网、会议电视网、智能网、多媒体通信网等网络,为全市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台。2008年,全市本地电话已达70.1万户,比1978年增长171.5倍。移动电话用户从90年代中期进入我市,到2008年手机用户达到108.06万户,比2000年增加92.36万户。
电信业务总量猛增,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化,进入2000年以来电信业得到长足发展。2008年电信业务总量已达到27.42亿元,比1978年增长892.7倍。尤其是移动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为电信通讯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38.03部。在普及传统电信业务的同时,电信部门开办了多种新兴业务,IC卡电话、电话智能业务、预付费SIM卡,电视电话会议、电子数据交控等,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电信需求。
  (三)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
  经济的发展对移动电话、移动办公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保持了旺盛的业务需求,人们在经济活动、信息获取、情感沟通等方面赋予移动电话和网络更多的内在实质。2000年以来,我市互联网主体规模不断扩大,资源进一步提升,成功实现了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电话网向信息网、窄带网向宽带网、单一网向综合网及智能网的转变。拥有独立完整的IP骨干互联网,宽带域网通达全市7个县区、7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基本实现了便捷、快速的网络覆盖,基本具备了信息化建设所要求的强势通信能力。目前正在向以IP为主导的融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为一体的新一代多媒体信息通信网方向发展。如今,我市的电子政务系统、金融、税务、中小企业信息化、政务信息化和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已颇具规模并发展迅速。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进程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开始借助互联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自身关键业务能力的发展。电子商务在支付方式、运营模式、物流配送、渠道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环境逐年改善,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到电子商务活动中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已进入千家万户,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社会联系和信息交流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脑、互联网已成为单位、个人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34台,互联网用户已达15.16万户,数字数据用户为0.95万户。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西宁的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经过几十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更好更快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随着西宁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各方面对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需求必将日益增长,将为西宁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发展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继续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为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友情链接: 拓展培训 拓展训练 大件设备运输|山东大件设备运输|青岛大件设备运输|大件运输|山东大件运输|青岛大件运输|山东集装箱运输|青岛集装箱运输|海关监管集装箱运输|散杂货运输